资料来源:SIFMA。
世界银行集团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两家机构成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具有互补的使命。世界银行集团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目的是减少贫困和增进共同繁荣,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致力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并监督世界各国的货币。世界银行集团向各国政府提供融资、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并致力于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基金组织跟踪全球以及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向出现国际收支困难的国家提供贷款,并向成员国提供实际帮助。各国必须首先加入基金组织,才有资格加入世界银行集团;目前两家机构各有189个成员国。
世界银行集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最大的资金和知识来源,其下属五家机构共同致力于减少贫困,增进共同繁荣,促进可持续发展。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共同组成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提供融资、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 IDA专注于世界最贫困国家,而IBRD则协助中等收入国家和信誉良好的较贫困国家。
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致力于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私营部门。世界银行集团通过这三家机构向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私营企业提供融资、技术援助、政治风险担保和争端解决服务。
李伟——西方国家对俄金融制裁与人民币的崛起
下面我们将以美国为例来论述西方国家对俄金融制裁的利弊。美国的金融市场庞大而复杂,假如全面铺开,不仅无法面面俱到,也难以成文,因此笔者将以美国国债市场为例来论述上文的观点。先来看看美国国债市场的历史和状况。在美国建国初期,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就坚持美国不但要对大陆会议(Continental Congress,指美国创始十三个州在1774年至1789年间组成的临时性联合议会,是美国国会的前身)的债务负责,也要为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的债务负责,这样的主张遭到了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的激烈反对。然而,面对这样的局面,汉密尔顿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并将这些债务视为北美殖民地人民获得自由的代价。既然是代价,那么新生的美国就应该在道义上对这些在危难时刻为其提供融资的人负有偿还的责任。
这方面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时的美国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发生了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但没有想到的是,在危机期间,美国国债的价格大涨(图表 1)。其背后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美联储为了拯救经济,不但实行了零利率政策,还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除了按常规购买短期国债之外,美联储还开始大量购买长期国债(图表 2)。
* 国债的价格与收益率成反向关系,收益率越低,国债的价格越高。
资料来源:CEIC。
* 美元指数代表的是美元的综合汇率,指数高表示升值,指数低表示贬值。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曾批评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在救援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时搞双重标准,要求这些国家在接受国际援助的同时采取紧缩的宏观政策,但美国自己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却采取宽松的宏观政策,这是不公平的,应该予以批判。但依上文所述,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债务美元化的问题,因此往往不能采取宽松的宏观政策。这和美国的情况完全不同,美国的债务几乎都是以本币计价,资产负债表上没有汇率方面的风险,因此美国可以采取宽松的宏观政策去救市。从这一点出发,斯蒂格利茨的说法是有失偏颇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使是最主张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的学者,也是要求要对债务美元化进行限制的,这一点也是中国经济特别需要警醒的。
28万亿,一个多么庞大的体量。除了总量大之外,美国国债的市场交易也是异常活跃,根据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简称SIFMA)的数据,2021年,美国国债的日均交易量已高达6,241亿美元(图表 4)
资料来源:SIFMA。
* 美国国债余额单位为万亿美元。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
资料来源:美国财政部。